求,所以就有了民间报纸填补其空缺。政府允许民间“报房”传抄部分邸报内容,公开出售。除北京外,南京、苏州、江陵、杭州等地也有报房。民间报纸能够在竞争中生存下来,得力于它拥有优于官报的迅速传递手段,甚或直接派报子传递至家中,往往比官报要快几天;还能补充一些消息动态,报道也力求生动通畅,可读性强,吸引了许多读者。然而,民间报纸的报道也时有失实、失真、可信度不高的缺陷,引起官府与读者的不满。
明代邸报唯一保存至今的原件是《急选报》,出版于万历八年(1580年)四月二十二日,存北京国家图书馆,用雕版印刷,长宽为24.6×14.4厘米,共六页,小本状,以黄纸为封面,左上端印有加黑框的报头,内含“急选报”三个大字和“四月份”三个小字。正文部分以“吏部一本急选官员事,奉圣旨,计开”打头,以下分四栏,刊出162名官员的名单,包括姓名、籍贯和官任。《急选报》没有出版单位和发行人,纸张和印刷质量都不高,估计是民间报房抢时间草印出来的,可称为全世界最早的印刷品报纸,弥足珍贵。
另外,保存下来的还有当时人的邸报摘抄本。例如,现存台北“中央图书馆”的《万历邸钞》,共32册,1969年出版影印本。《弘光实录钞》原载于明代史料丛书《甲申传信录》,该书由南京政府的中国历史研究所编辑,其序言说:“《弘光实录钞》系根据弘光朝的邸报,参以见闻的记载。”弘光是南明福王政权的年号,《弘光实录钞》主要为弘光邸钞,抄作者是思想家黄宗羲。此外,还有明人书籍附录的邸报翻印件。如收入《颂天胪笔》等书的《天变邸钞》,它是一份专门报道天启六年(1626年)北京发生的一次特大灾异事件的报纸,全文约两千字,估计并非官方发布,而是抄报人编写而临时刊发。
明代的告示、榜文等官方公报也不少。农民起义队伍中还流行竹筹、揭贴、旗报、牌报等消息传播手段。竹筹大约是一种写有紧急信息的竹签,当时白莲教“飞竹筹,报机事,一日数百里”。揭贴类似近代的大字报,农民起义军所到一地常常采用。旗报渊源于古代的露布,由人扛旗骑马奔驰,旗上写口号、捷报或文告。牌报是用木牌记载信息进行传播,内容可以是战报、法令、檄文等。
七、清代中期前的报业与制度
清代沿袭明代的制度,官报发行主要通过通政使司、六科、提塘三个渠道。主持政事的枢纽机关是军机处,它把应抄发下达的谕旨章奏发交内阁,然后传知各衙门抄录执行。其中可以发布的内容,由通政使司汇总交由六科传抄。经由六科发抄的谕
新闻是一种对消费者心理,从情感上对特定产品或品牌进行引导的文字模式,新闻的作用有很多方面。所以要把握一些写作技巧,将新闻的营销作用发挥到最大,下面我们来看看新闻正文的写作技巧。 要写出一篇优质的新闻,需要一个精致的写作技巧,这并不是像听起来那么简单,你需要掌握大量词汇和相关行业知识,只是每天多花一点时间,通过将你的写作技巧分解成小技巧,你可以很快学会无痛苦地甩字艺术。 新闻总是根据搜索引擎和互联网用户的需求而变化,但有一项技能永远不会改变:新闻是需要不断创新的。 写作面临的最大挑战永远都是想出新的东西,之前的内容可能已经在网上被做过很多次了,所以要试图突破并做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才能改变现状。 要写出有卖点的东西,你需要在情感层面上触动读者。站在读者的角度感受快乐、失败和恐惧等,通过利用同理心的力量,你就可以为你的新闻吸引读者,并可能增加他们在最后跟随你的行动号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