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这样,就把文章做深刻了:它越出了一省一事,在更广阔的背景下实现了更大的新闻价值。
第五节通讯的结构
要写好一篇通讯,首先要提炼出重要、新鲜、深刻的主题,其次要选择具体、典型、生动的材料;而要把这些材料妥善地组织起来,体现出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这就是通讯的结构了。如果说,通讯的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便是血肉,结构就相当于骨架。一篇通讯若没有很好的结构,就不能体现出主题的展开、深化和完成,好的材料也只能散乱一气,发挥不了作用。
通讯的结构是多种多样的,没有固定的格式,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和宣传报道的需要来安排,同样的内容也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写法。写文章主要靠实践,文章的结构也会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丰富,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观察事物、认识事物和表现事物的本领。但研究一些好的通讯,看它如何精心地谋篇布局,写好开头和结尾,安排好叙述和描写的层次,力求把通讯写得新颖、深刻、引人入胜,这对我们学习新闻写作也是一种必要的借鉴。
通讯的结构,基本上有纵式和横式两种。
一、纵式结构
即发展、延伸、推进地组织材料的结构方法。
1.自始至终法
即按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展开情节,以事件为线索,脉络清晰,首尾一贯,一气呵成。
如反映中国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上海申办世博会成功,都有一些媒体详细写出申办始末记,有些重大事件,也常常有详细的过程报道。这一类通讯,事件的发展和文章的展开相吻合,容易为读者所理解和接受,作者一路写来即可。这种层层递进的结构方式,所用材料不能任意搞乱,否则就会失去完整性和条理性。这种结构方式和民间故事之类的写法相近,最易为文化不高的人民大众所理解和接受,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2.由浅入深法
即按作者思维的逻辑发展组织材料,也就是以思想为线索、用材料来阐明作者的观点。
这一类结构的通讯,常常要写许多事件,所以不能以某一中心事件为线索,而要以作者的思维逻辑顺序为线索。
如《经济日报》1993年2月7日刊登的通讯《“小机”斗“大机”——记发生在大连市的“三师出走”的风波》,作者主要不是要写一个“小机”斗“大机”的故事经过,而是要通过这个故事,提出一个当前经济工作中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大中型企业怎样才能搞活,究竟能不能搞活?市场竞争是否需要一定的秩序,究竟应该建立什么样的秩序?乡镇企业机制与国有企业机制有何不同?为什么国有企业基础很强却往往竞争不过乡镇企业?这篇通讯先是写了“小
从企业角度来说,发布新闻稿目的就是为了宣传企业。例如企业出新产品、或者公司获奖等都会通过发布新闻稿的形式进行宣传。简单来说,新闻稿不单单是出现在大众视野中的常见手段之一,更是吸引资本注意和保持品牌活跃度的重要公关策略。但是很多新闻稿第一步就没有走出去--被拒稿,影响新闻稿发布的因素有哪些呢? 原因一:稿件质量太差 新闻稿不同于一般的新闻,新闻稿与新闻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客观性、真实性、时效性。因此稿件的撰写应避免太广告化,这样会让内容营销的味道太过浓烈。 对于新闻稿内容的撰写我也整理了以下注意事项: 1.标题不宜过长,最好控制在18-24字之间 2.图片不宜过多,最多不超过3张 3.不能带链接,不能带二维码 4.内容真实准确,客观冷静 5.尽量不要使用国家领导人的名字 6.尽量不要使用国家机要文件 7.一定不能违反相关的法律法规! 原因二:稿件掺杂个人喜好 新闻稿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需要有新闻性,稿件避免太过娱乐化,即使是做宣传推广的新闻稿也应站在客观立场上撰写。写新闻稿不能掺杂太多个人的情感还有个人喜好。 另外就是所述内容一定要有消息来源,比如杜撰人物的来历、品牌信息、产品的功效或企业的殊荣等等。 如果有可以作证的消息来源,可以采取引用的方式,将消息来源附注在内容中。没有消息来源的信息都会被标记为虚假信息而不予发布的。 原因三:媒体关系不够好 媒体关系一定是要一直维护的,除了企业内部的公关部去活跃关系,更需要第三方专业公关代理商的协助,用第三方专业的公关技巧去和媒体维护关系。 媒体关系处理的好,可以为您在发稿的时候节省不少时间和精力。 原因四:媒体审稿严格 新闻稿不同于一般性的新闻写作,新闻稿是客观真实的记录事件,不能带有任何的商业色彩。 所以媒体在审新闻稿的时候就会比一般新闻更加的严格。媒体要保证稿件都是正能量的、真实的、客观冷静的才能通过审核。 因此,被拒稿后,您要重新审视一下您的稿件,是否符合新闻稿的特性。 原因五:媒体自身原因 新闻稿发布不成功还有一个原因可能就是由于您选择的媒体自身调整的原因,导致近期收录不稳定等因素影响发稿。 除此之外,媒体的合作倾向、内部审核机制、编辑出差或其他不可抗力因素等都是影响新闻稿发布的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