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基础,是信息系统的封闭。新媒介打破了信息的垄断和集权控制,真正实现了个体和环境、世界的环路连通,构建了超越物理世界的虚拟空间,为人们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想象世界和表达空间,使得各种意识形态的传播有了更多创新和发明的源泉与选择,极大地提高了各种意识形态的社会传播广度与社会传播效率,形成“人人都是通讯社”“个个都有麦克风”,导致传统大众媒介为意识形态构建所塑造的传播场域——自上而下的垂直传播和单位传播,遭遇社会传播的变革。这种变革既拓宽了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空间,也削弱了主流意识形态的领导权。
5.4.2 意识形态构建困境与传播语境变革
新媒介催生了意识形态构建的传播语境变革——从理性传播向感性传播的变革。理性传播和感性传播,是就意识形态内容的传播语境来界定的。理性传播指的是以文字词语、报刊书籍、有声广播传播意识形态;感性传播是以感性形象、影视画面或符号象征传播意识形态。
5.4.2.1 传统大众媒介下意识形态构建的传播语境
思想观念的变化会改变意识形态的内容,媒介技术的发展则会改变意识形态内容的传播语境。
传统媒介自上而下的单向传播和单位传播途径,使得意识形态的传播语境,带有浓厚的行政指令色彩。由于媒介权力掌握在统治集团手中,政府对信息有绝对的控制权,传播语境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和不可撼动的话语权,意识形态是典型的理性传播。[6]“党管媒体”的大众传媒中国宣传特色,以及单位这一中国特有的系统政治体系,决定着中国意识形态的传播语境,是语词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化、形式化、行政化的理性内容,是理性传播,统治集团是信息的控制者、传播者,社会大众是信息的接受者,形成具有强制性的、集中统一的、自上而下的传播语境,意识形态的话语权牢牢掌握在统治集团手中,从而较好地把握大众思想的动向。
庞大的宣传机器和宣传队伍,使意识形态辐射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但意识形态的理性传播语境,造成一些传统主流媒体过分强调引导,按照惯有模式灌输,不顾受众感受,自娱自乐。不少报道是“命题作文”,“官话、套话、大话、旧话、废话”连篇,缺少人性化视角,从经济生活、群众生活的角度报道少……这种理性传播语境,使大众媒介公信力下降,引起社会大众对意识形态传播内容的反感。
5.4.2.2 新媒介对意识形态构建的传播语境变革
新媒介作为新的信息传递工具,使社会传播展开了信息
微信营销推广形式有很多呀,像是朋友圈就是直接打广告的,公众号可以直接做活动,微信广告植入可以直接发软文广告等都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