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虽然每吨100多美元的铁矿石有价无市,应者寥寥,但三大国际矿商就是要借助这个价格来影响2010年的铁矿石谈判。而一旦涨价成为定局,所有的中国企业都要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
二、涨价的苦果
踏着初冬的第一场雪,记者来到了周世俭的家中。这位在外贸领域工作多年的专家,曾经在1997年到2003年的七年里担任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的副会长。一见面,周世俭就告诉记者,他刚刚看到三大矿商要求2010年提高铁矿石价格30%的新闻。“这就是一个哄抬物价。在中国成语有这么一句话,叫‘取法乎上,得法其中’。现在属于漫天要价阶段,那么他要价高,有利于他谈判。”
周世俭曾经跟随龙永图多次参加中国入世谈判。他告诉记者,国际市场上惯用的铁矿石定价方式,就是由一家大钢厂代表全球钢铁企业和三大矿业公司进行价格谈判。达成的价格将在之后的一年里被各大钢厂和矿商认可。谈判中,丧失了主动权的一方,只能任凭对方要价。“从2003年到2008年这六年当中,我们是一直处于被动状态。这个谈判当中,一般都是人家说要提价19.5%,最后的结果(涨价)19.5%。最让人接受不了的就是(2005年),他们提出来要提价71.5%,而最后的结果还是没降下来。这样就造成一种什么呢?就是供货方占了这个主动权。本来全世界的这个铁矿石,它是过剩的,应当是买方市场。而在中国跟三大铁矿石巨头谈铁矿石(价格)的问题上,造成了一个卖方市场,就是由卖方说了。”
过去的几十年里,以前由于长期供大于求,铁矿石价格始终在低位徘徊。2002年,我国进口铁矿的平均到岸价只有24.8美元/吨。2003年,中国经济连续六年保持了10%以上的增长速度。也就是在那一年,中国的粗钢产量增长了20%,成为全球最大的钢材生产和消费国。“拿2008年来讲,中国的钢产量突破了5亿吨。这个5亿吨是个什么概念呢?相当于从第二位的日本到第九位的韩国,八个国家的总和。”
随中国钢产量增长而来的,就是铁矿石进口量的激增。2003年,中国进口的铁矿石增加了40%,超过日本位于世界首位。2005年中国进口2.75亿吨铁矿石,占亚洲进口量的70%,全球铁矿石海运贸易量的43%。
中国钢铁产量的快速增长和国际钢材价格的上扬,带动国际铁矿石市场行情发生逆转。周世俭还清晰地记得,2006年的铁矿石定价谈判可谓是一波三折。“2006年的时候,国内的企业普遍都希望能够提价只是5%到10%。前三轮谈判进展还比较顺利,结
很多的人抱怨,新闻推广做起来没有效果,虽然新闻投放到十几二十家媒体,却没见有带来什么明显的变化。没有取得预期效果,是创意不够出色还是选错发布媒体。造成两者结果差异的,完全就在于细节上。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将每一个细节都做好,新闻营销才能获得最大的成功。 一、新闻推广的连续性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没有什么事情是可以一蹴而就的。然而,在做新闻推广的时候,一上来就要高转化率,要不就是一上来就是要爆文。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新闻推广要做的就是进行持续性的新闻撰写、新闻发布,保持推广的连续性,避免出现浅尝辄止的情况。 二、推广对象的明确 推广对象不同,所对应的推广渠道、新闻的写作方法等也有所差异。因此,明确推广对象关乎到推广渠道的正确选择,以及优质新闻的创作。通常而言,可以从两个维度划分推广对象。 第一个维度就是资讯信息的接收端。有的人习惯在微信上获取信息,有的人则习惯在自媒体平台,还有的人习惯在门户网站。接收端不同,推广对象就不同,所要求的新闻写法也会不同。 第二个维度就是推广的目的。新闻推广的目的,可以是引流,也可以是宣示,还可以是新闻源收录。无论是哪一个,目的不一样,所归属的推广对象就不一样。 三、推广平台的选择 推广平台在新闻推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闻推广平台就是连接用户与推广方的桥梁。因而,媒介精灵发稿认为所选择的平台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类型如何,能否满足不同类型的推广需求,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比如说,即需要在门户网站投放,又需要在大V级的自媒体账号进行投放,如果所选择的推广平台不能满足这样的需求,那么新闻推广效果就无从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