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为自1999年12月29日起至2001年10月28日止。2001年四五月间,工总行提前中止了贷款。
银广夏的对外发言人丁功民曾向记者许诺,2001年4月,当芜湖的萃取生产线建成之时,德国诚信公司将来华签订2001年的供货合同(每年20个亿、连续3年总共60个亿的总协议的一部分)。届时采访这家公司,任何疑虑都会迎刃而解。
直到2001年6月18日,安徽芜湖1500立升×3的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生产线终于试车之时,期待已久的德国诚信公司代表仍没有出现。参加试车典礼的人们看到了几位高大的德国人,但那是伍德公司派来的工程师,与订货合同全无关系。典礼的第二天,李有强飞赴德国,原因不明。
是不是诚信公司人士不露面,真相就永远无法获知了呢?
天津海关一锤定音
经过反复调查后,天津海关向《财经》出具了一份书面证明:“天津广夏集团有限公司1999年出口额480万美元、2000年出口3万美元。”天津海关还查得,天津广夏从2001年1至6月,没有一分钱的出口额
随着时间的推移,众多的疑点已经令很多人无法熟视无睹。
在2001年的股东大会上,宁夏证管办官员就冷静地提出:如此将整个企业的利润维系在单一国外客户上,蕴藏风险是否过大?
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曾对银广夏做过采访,相关节目由于种种原因至今尚未播出,但对银广夏的疑虑早有存在。
新华社宁夏分社已经就发现的银广夏诸多问题,向有关部门做过汇报。
就连银广夏总部也对天津广夏有了不满:实施2000年分配方案需派现1.5亿元,但创造了4亿多元“利润”的天津广夏却没有转来一分钱……
由于投资额超过5亿元,银广夏准备上的3500立升×3生产线需要经过国家计委审批。国家计委按照规定,这一项目交给了中国国际工程公司进行项目评估。该公司的有关人士表示,已经注意到了银广夏有关项目的种种可疑之处。他的一个问题就是:“谁亲眼目睹过天津广夏的生产情况?”答案是,几乎没有人。近一年多来,银广夏谢绝了几乎全部参观或采访天津广夏生产车间的要求。
这位人士表示,对这个项目的评估工作目前正在筹备之中。如果得不到计委批准,项目将无法获得银行的支持,也不能享受进口关税的豁免。
这说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冷静思考银广夏的神话是否可信。而天津广夏创造的巨额利润是否可靠,也越来越成为问题的关键。
不止一位银广夏的同行向记者指出:既然天津广夏的货物全部出口德国,那么按照现行
#李佳琦被指虚假宣传#的热搜榜从十月底延续到双十一,一次又一次面临严峻的信任危机。屡屡翻车,却依旧能保持人设不崩塌,还能圈粉,李佳琦是如何在危机四伏的负面舆论中杀出重围的,简单从公关角度给分析下:
1. 及时回应,不甩锅
相比很多品牌装死不回应的舆论危机做法,李佳琦真正做到了公关的及时性主动回应,给消费者的感觉是,李佳琦是真的关注选品质量的,非常有诚意。
及时公关,不仅可以掌握舆论的主动权,更可以让消费者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被重视的。这一点,对于鸽李佳琦的百雀羚来说,真的要好好学学了。
2. 态度诚恳,不敷衍
李佳琦的每一次公关回应,给人的感觉是相当真诚,有理有据,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而不是应付过关。
就拿不粘锅事件来说,虽然李佳琦并没有遵循危机公关的24小时黄金时间,是在事情发生的3天后才做出回应,但他让消费者看到三天里,团队一直在找出真正的问题所在,不是随随便便出一份声明敷衍消费者。
这种态度,和不粘锅公司在第二天就甩锅李佳琦的行为对比,高下立见。
3. 立场鲜明,不逃避
很多品牌的危机声明,通常逻辑不通,顾左右而言他,意图混淆视听,转移注意。但李佳琦的公关声明,总是简单明了,客观陈述事实,有自身的过失绝不回避,不是自己的错误也绝不妥协,不卑不亢,立场鲜明。这大概就是李佳琦能圈粉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