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稿 登录  软文发稿  免费注册
  1. 资讯中心
  2. 文章正文
是新闻当然可以作为评论的对象
2021-08-08 14:14:20


一种工具。其实,“点名”不是工具,它对应着一种独立自治的目的,就是满足公

众对公共财政的知情权-不用管“点名”有没有对推动财政规范使用产生什

么作用,“点名”本身就实现了纳税人的知情权,不能以“揭露制度漏洞”的宏大

理性排斥公众这种最基本的权利。

在我们当下的体制中,老百姓的这种知情权尤其显得重要-这差不多是

公众把握公共财政的唯一通道。由于人大监督的乏力和民权的贫困,公众缺少

诸如监督权、听证权、投票权、查询政务权等实质性公民权利对公共财政流向进

行控制,能从审计报告中知情是很不错了,虽然缺乏其他权利的配套,但知情总

比不知情好,而且知情了也能通过大众参与的舆论批判形成对违规行为的道义

压力。而“审计报告不点名”,则让公众这仅存的知情权大打折扣。

为什么制度建设不能与“点名”并存,如此“过度理性”,到底是理性还是对

违规部门的妥协?

作者评的对象是新闻,但抓的是其中显现出来的问题。作者的整篇评论都

集中于这一问题来谈。那么,从这则报道中还能看到其他问题吗?当然,有的人

从这一报告鲜明地看到了李金华的民本审计观,有的则看到了从违规审计向绩

效审计的转变。那么,李金华在报告中还指出了投资管理的七大问题和补助地

方支出存在的三大问题,我们能不能就李金华说的这十个问题中的一个来评论

呢?答案是肯定的。那是不是就说明新闻评论确实存在两个对象,除了新闻,还

有重大问题呢?不是。因为李金华所指出的这十大问题本身已经作为一则新闻

报道出来了,也就是说,他所说的十大问题此时是新闻,是新闻当然可以作为评

论的对象。这时候,就是评论的对象和评论的选题重叠了。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社论似乎就是直接面对问题发言的,这又该怎么看呢?

有的社论是以某个文件或讲话为对象来评论的,这个文件或讲话的发表已经构

成了新闻,而文件或讲话所指的问题当然是被报道出来的新闻。所以,这里也是

对象与选题重叠了。有的社论不是直接以文件或讲话中所指出的问题作选题,

而是谈那个文件或讲话本身存在的问题,那就可以明显地区分开对象和选题了。

还有的社论不是基于文件或讲话,而是直接说现在普遍存在什么什么问题,那实

际上是评论作者同时担任了新闻报道的任务。



加入 专业的新闻发稿公司 立刻使用新闻稿发布平台! 注册账号
此操作需要登录,请先登录~
免费注册会员,尽享国内领先平台!
×

亲爱的专业的新闻发稿公司会员 ,您好!


       感谢您对我们的信任与支持,特邀您参加限时特惠活动。


发送“优惠券”给您的 媒体顾问 进行洽淡,期待您的参与!


祝您工作愉快,顺祝商祺 :)


发稿咨询合作咨询危机公关投诉反馈客服QQ
  • 商务合作
  • 发稿咨询 QQ:97081959
  • 合作咨询 QQ:965437
  • 企业发稿 电话/微信:18931001120
  • 媒介合作 电话/微信:18931001120
  • 专业的新闻发稿公司业务
  • 软文发稿 活动策划
  • 舆情监控 品牌传播
  • 网络公关
  • 危机公关
  • 联系我们
  • 邮箱:965437@qq.com
  • 公司地址:河北省邯郸市德源大厦
  • 联系电话:18931001120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六 9:00~18:00 (节假日除外)
  • 扫一扫,微信客服

站内链接: 新闻发稿 | 人民网发稿 | 光明网发稿 | 新浪发稿 | 网易发稿 | 搜狐发稿 | 腾讯发稿 | 中国网发稿 | 央视发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