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隐私期待,除非这样做是完全为了公共利益。
(二)避免引起他人或极大地造成他人遭受实质性侵害、痛苦、偏见,或者给他人带来健康方面和安全方面的风险,除非完全是为了公共利益。
四、诚信与透明
(一)避免发布那些用欺骗性或不正当手段获取到的信息,除非完全是为了公共利益。
(二)应当避免利益冲突,或者揭露利益冲突所带来的影响,需要确保出版物不受此影响。[1]
注解:
[1]《新闻一般准则的声明》《新闻隐私信条的声明》《自杀报道的具体规范》《采访病人的具体规范》这四个新闻自律信条是澳大利亚新闻评议会制定的。这四个新闻自律信条,均来源于澳大利亚新闻评议会网站(http://www.presscouncil.org.au/statements-of-principles),摘录于2014年10月8日。
澳大利亚:《新闻隐私信条的声明》
澳大利亚新闻评议会颁布了如下《新闻隐私信条的声明》。依据澳大利亚新闻评议会新闻一般准则,新闻评议会在处理个人投诉需要给出建议或者判决时,需要依据以下隐私信条。
隐私信条一:个人信息的采集
(一)收集新闻材料时,记者应该只在涉及公共利益时才可以探寻个人信息。这么做的时候,记者不应该过分侵犯个人隐私;在采集新闻的过程中,尊重其个人的尊严与敏感信息。
(二)根据评议会《新闻一般准则的声明》第5条,通过不公平或不诚实的手段获得的新闻是不能发表的,除非此信息涉及公共利益。
(三)一般来说,记者应该这样规范自己。然而,记者和摄影师可能有时需要偷偷行动来揭露犯罪、反社会的行为或其他涉及到公共利益的问题。
(四)为公共利益,公众人物必然需要牺牲自己的隐私权。然而,公众人物并不是完全丧失自己的隐私权。只有与他们的公共职责和活动相关时,才允许侵犯官员的隐私权。
隐私信条二:个人信息的使用与泄露
(一)记者和摄影师收集的个人信息应该且仅用于收集时所预期的目的,提供个人信息的人应该有隐私的合理期待,理解这些信息被收集的目的。
(二)一些个人信息,比如地址或其他易被识别的细节,也许会侵犯与新闻报道相关的个人或家庭的隐私或安全。在合法和实践的层面,媒体机构应该仅仅披露新闻中所必需的信息,从而规避侵犯他人隐私的风险。
隐私信条三:个人信息的质量
媒体机构应采取合理的步骤来确保收集的个人信息是准确的,完整的和最新的。
隐私信
1月10日,继996算个啥我们是‘715、白加黑、夜总会’年轻人应该首选北上广言论之后,一则关于西贝前任副总裁楚学友转载微博的评论让知名餐饮品牌西贝二字再次因涨价问题被骂上热搜。 日前,西贝前副总裁楚学友转发了一条有关西贝涨价的微博,其中显示,西贝和海底捞涨价之所以产生较大舆论反弹,是因为得罪了一大批微博网友,毕竟95%的微博网友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对此,楚学友评论学习了,似乎表达了赞同之意。 随后西贝公关总监于欣对对此事公关回应称:西贝莜面村回应此事称楚学友已于2020年9月离职,其微博言论不代表西贝立场。西贝莜面村希望所有顾客都能够来西贝就餐,公司不会依据阶层、年龄、地域以及职业来划分顾客。 而楚学友也与昨晚22点左右发微博致歉称,是自己言论不当,给大家道歉。随后删除了微博。
本以为危机公关后此事很快就风平浪静,殊不知网友的关注度并未下降。1月10日午间,该微博的截图获得网友热议,一度冲上热门话题,不少网友吐槽称,西贝分量少定价太贵,自我膨胀、定价与服务不对等。 随后一个馒头21元,一份凉皮49元....已经有大量网友在网上吐槽称西贝有的菜品价格贵的离谱。对于西贝来说,这并不是第一次陷入涨价风波,早在2020年年初,疫情爆发期间,餐饮业遭到了严重的冲击,西贝也无法独善其身。 西贝于2月1日对上海及周边8个城市18道外卖菜品涨价1-10元,4月6日,对上海12家门店的25道菜品涨价1-10元。随后于4月11日进行道歉,将涨价的菜品统一调整为原来的价格,并且为用户奉上50元优惠券。
关于定价问题,刘润表示价格高,从来都不是原因;价格高,是产品出了问题、客户定位出了问题、激励机制出了问题的症状。价格高的解决办法是改变产品,让它配得上这个价格,找到更需要这个产品的人群。但刘润这句话似乎无法给西贝带来任何帮助,毕竟西贝很自信原料好、工艺好、设备好。不过这其中的矛盾是顾客似乎不认。但要知道把付出的所有产品成本都转移到消费者身上,这是不道德的。
在今天的新消费观念下,如果品牌方还是那么过于自信应对顾客反馈的问题,势必会引发对品牌的信任危机。也意味着这家企业过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