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写作的八个属性
这两年,新媒体的发展如火如荼,随着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人养成了从新媒体获取信息的习惯,很多人早晨起来第一件事不是刷牙洗脸,而是打开手机看看有什么新鲜事。
老百姓的关注方向就是最好的风向标,传统媒体纷纷转型推出新媒体内容,很多公司也顺应潮流把自己的产品介绍转移到手机端。所以很自然地,写作的阵地也从报纸、杂志转移到手机上的微信、微博、朋友圈、微信公众号、自媒体这些上面来。
什么叫新媒体写作?是把过去“旧媒体”上的东西搬到手机上就是新媒体写作吗?还是说在新媒体平台的写作就叫新媒体写作?抑或是增加GIF动图,穿插网络用语就是新媒体写作了?
新媒体写作有两个特点:第一是针对性强,新媒体写作是建立在深度分析读者特点的基础上,针对特定内容的持续挖掘;第二是有方法,新媒体写作通过一些写作技巧,快速抓住读者眼球,形成持续的阅读黏性。
从本质上说,虽然新媒体写作还是写作,但它延伸了写作的概念,在写文章之外,增加了“读者分析”“细分市场”“写作目标”“读者互动”“蹭热点”“自传播属性”“风格化”“多媒体”等过去写作中很少会提及的理念。而上述这八个关键词也方便我们了解何为新媒体写作,如何做好新媒体写作。
一、读者分析
过去的写作很多被认为是文人的消遣,有人看最好,没人看也不影响。但新媒体环境下,这一点会分得很清楚,针对个人的就是私人写作,针对读者的就是公众写作。
私人写作是面向特定对象的写作,比如写日记、写信等。而公众写作是面向特定人群的写作,比如《李开复写给中国大学生的七封信》,很明显是写给学生的;《新手妈妈必读》,一眼就能看出是写给新手妈妈的。但更多情况下,公众写作的受众是需要写作者自己去定义的,比如针对特定年龄、特定地域、特定性别、特定价值观、特定动机、特定习惯的读者。
举例来说,以下是这两年比较热门的公众号和网络大V的读者分析,大家可以完成最后空白的三个,试着分析他们的读者是什么样的:
表7-1 知名公众号的目标读者分析
二、细分市场
读者分析是为了做细分市场定位。过去的媒体,一个媒体是针对所有人的。过去的报纸、电视台、杂志,是希望所有人都来看的。但是新媒体的特点就是细分化、窄众化。现在很多新媒体都有非常细分的目标市场,比如同样是讲解美妆的内容,有的媒体侧重于产品测评、比价;有的侧重于介绍不同的品牌,提供试用机会;有的侧重于化妆方法、美妆小技巧;有的侧重于深度分析和达人推荐;还有的侧重于讲自己的心得和美妆故事。同样都在美妆这个领域,不同定位的新媒体会呈现截然不同的内容。
读者分析和细分市场定位就像一只锚,确定了新媒体写作的方向。也就是说,如果希望把自己当作一个媒体来打造,所有写作的内容都需要围绕这个方向。比如,你不会看到罗辑思维介绍化妆品的知识,也不会看到凯叔大谈时尚,他们的读者已经形成了阅读习惯,所以对这个媒体会有特定的期待。当然,这也是当初他们能形成统一风格的原因。
在定位上,要把握住细分领域。有句话叫“一根针扎破天”,就是说只有足够聚焦,才能产生足够的影响力。这不但是对新媒体规划的要求,也是对新媒体写作过程的要求,一篇文章必须有具体的指向,才能真正被读者认可。
主编课堂写作班有一个学员,公众号的方向是女性成长,这是个很大的领域,她选择的细分方向是女性追求独立过程中的心理调适。下面这篇文章《女人不可以穷》是她的作品里很有代表性的一篇。因为持续写这一类的文章,她也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名字就叫《女人不可以穷》。
三、写作目标
新媒体写作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有用”,作者在动笔前以及写作的过程中,要一直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这篇文章对于读者的意义到底在哪里。是增加一个新知识?是帮忙做了内容的汇总?是说出读者想说却不敢说的话?还是通过有意思的文字给读者带去欢乐?
举个例子,写作班的一位同学,她的写作方向是职场妈妈的技能提升。她的文章多是干货汇总型。比如这篇《做到这四点,完成写作从0到1的跨越》,她汇总职场女性快速学习写作的方法,分别是:破冰、认识、团体和时间。四部分的结构很清晰,而且因为全是她亲身经历的总结,很适合跟她一样的职场女性模仿。
四、读者互动
新媒体相较于之前的媒体形式,最大的改进就是用户参与度变强了。现在很多人看文章的乐趣在于看留言,看新闻的乐趣在于看评论,看视频的乐趣在于发弹幕消息,读者和观众越来越希望成为内容产出的合作方,而不仅仅是一个阅读者。
新媒体写作中的读者互动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接受读者反馈、回答读者提问,让读者有被关注和照顾的感觉;二是根据读者的反馈调整自己的内容,提供更有价值的文章。
五、蹭热点
新媒体写作有个很显著的特征,那就是内容的实效性特别强。有一种说法,说新媒体上的文章寿命只有24小时,一篇文章发出去之后24小时,如果不能引起反响和讨论,之后也就很少有人阅读了。这个规则不只对于普通文章,对于一些自媒体大V也是一样,他们刚推出来的内容会受到追捧,但过了一定时限,用户关注的热情也会下降。
什么样的内容有热度呢?一般跟新闻热点有关的内容会引起更多关注。让自己的内容结合时事新闻,以热点新闻做引子,结合自己的定位,转到叙述自己专业领域的事情上,这在新媒体写作中叫作蹭热点。
蹭热点最关键也最困难的是找热点的角度。娱乐新闻、体育赛事、重大政策等都可能是热点,但这些热点如何转到自己想说的话题上去,并做到独树一帜,这个是很不容易的。举个例子,有一家做人像摄影的公司,他们希望结合社会热点写广告宣传。当时正好最热的话题是林丹出轨,他们发现林丹自己拍了很多好看的照片,但谢杏芳多是素颜照,所以他们最后选定的方向是:好的照片能让人心情愉悦,增强人的信心。对自己好一点,先从拍好看的照片开始。
但蹭热点也是一把双刃剑,有时候蹭不好热点很有可能反成为众矢之的。比如之前乔任梁去世,大家都对此表示惋惜,有些无良商家借此热点炒作自己的产品,只会引起大家的反感。
六、自传播属性
过去大家看一篇文章,看完了就是看完了,不会有其他举动,但现在很多人看到好文章会转发。有时候,爆款的文章可能会有几百万、几千万的阅读量。这些阅读很多都是由转发带来的。
一篇文章如何才能有转发呢?它需要内外两种推动力。外在推动力就是有人促成转发,比如转发给朋友,求朋友转发。或者设置转发激励,转发给别人帮自己拉票,这是最常见的推动转发的方式。内在推动力就是文章自身的传播性,好的文章自带传播力,不需要要求别人,别人也愿意转发。一般来说,内在推动力能让文章传播得更远,因为好的内容可以通过新媒体上的社交关系,影响更深远层次的人。
我自己有一篇文章,叫作《教养就是让人舒服》,当时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的公众号粉丝只有500多人,但是两天的时间里,这篇文章在我自己的公众号实现了180万的点击量。有几千个公众号和网站转发了这篇文章。我在事后分析原因,可能“教养”是那一段时间老百姓最关心也最有感触的话题,大家都希望表达自己对教养的态度,而我这篇文章正好赶上了这个风口。
什么样的文章有自传播属性?一般有如下几类:
表7-2 比较容易有自传播属性的文章类型
七、风格化
过去我们评判一篇文章时,最基本的评判叫作“语言通顺、文笔流畅”,这意味着文章达到了写作的基本要求,让人看着舒服;再高一级,我们说“深入浅出,扣人心弦”,这意味着文章在叙事和语言上达到了比较好的水平,让人愿意深入了解;再进一步,我们说“跌宕起伏,发人深省”,这意味着文章至少在价值观和逻辑上更上一层楼,让人有所思考;最厉害的,我们说“震撼心灵,超凡脱俗”,那就意味着文章在各个方面都有比较好的表现,已经带给读者巨大的心理冲击了。
但对于新媒体来说,好文章的标准似乎没有那么复杂,也许一个标准就够了,那就是“有风格”。什么叫风格?其实就是作者的用词、观点、行文套路有自己的独特性。
风格化看起来很容易,但却很难模仿,不是写作的风格难模仿,而是风格化的背后需要有扎实的写作基础做支撑。这又回到我们前面所说的基础写作的方法,如何搜集资料、如何练习叙事方法、如何掌握行文逻辑、如何锤炼语言等。必须先有前面扎实的基础,才有后面形成写作风格这回事。
八、多媒体
过去大家一提写作就是写文字,因为文章就是文字的组合,一篇文章发挥的空间就是如何组织字、词、句。新媒体写作扩展了写作的空间,一篇文章里可以配图、配音乐、配视频、引入其他文章,进行简单的排版,做动画效果等。过去,一篇文章写完后要经过美工、编辑、后期,但在新媒体写作中,这些事作者一个人就能完成。
多媒体的出现丰富了文章的表现形式,也更符合现在的读者喜欢读图、喜欢有特色内容的需求。比如,以最简单的排版来说,过去的文章要么顶格,要么段首空两格,现在很多新媒体文章喜欢居中排版,以短句子和多个段落实现文章内容的快速转折。
以下是关于新媒体写作中排版和多媒体应用的归纳总结。排版和多媒体涉及美术编辑、声、图、视频配合等,是一个较大的话题,限于本书篇幅,未做过多讨论,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找相关的资料,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