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稿 登录  软文发稿  免费注册
  1. 资讯中心
  2. 文章正文
寻找智慧或内心平静的旅程也可以构成远征情节
2021-12-05 16:10:37

当你偷一名作家的点子,这叫抄袭;当你偷一堆作家的点子,这就叫研究了。

pic_100.jpg

——美国剧作家威尔森·米茨纳(Wilson Mizner)


多年以来,许多写作老师都指出不少重复出现的情节模式,不过每个人提出的模式总数都不同。到底是三十六种呢?还是三种?


不管你认为有几种模式,看看不同的情节模式都对你很有帮助,至少能了解每个模式的结构。了解情节模式能协助你更清楚了解情节的全貌。


研究情节模式还有一个好处:这些模式或许能提供你崭新的情节点子。虽然说故事的技法是每位作家的秘方,但他们用的模式可不是,你在头脑风暴自己的情节时,大可借鉴各种情节模式。


你甚至可以结合不同模式,创造全新的情节类型。迪恩·孔茨写《午夜》时,就是结合了电影《天外魔花》(Invasion of the Body Snatchers)和H.G.威尔斯的小说《拦截人魔岛》(The Island of Dr.Moreau)。他把故事移到现代,再放入自创的角色,结果就如我们所见:一本冲上畅销排行榜的原创小说。


以下我列出一些常见的情节模式。这些并非所有的情节模式,不过本章介绍的模式似乎最常重复出现,表示具有跨越时代的价值。



◎远征



这可能是世上最古老的情节模式。英雄前往黑暗世界,寻找某样东西。他寻找的目标可能是一件圣物,例如圆桌骑士加拉哈德寻找圣杯的旅途。寻找的对象也可能是人。


寻找智慧或内心平静的旅程也可以构成远征情节。《麦田里的守望者》就用了远征模式——在大部分人都是骗子的世界中,一名少年寻找在世上活下去的理由。


远征模式的基本元素


·主角在原始世界感到不完整。


·他寻找的对象一定极为重要。


·一定有重重难关阻挡主角找到目标。


·远征旅途最后应该让主角有所改变(通常变得更好)。然而失败的远征可能让主角陷入悲剧。


远征模式的结构


第一幕介绍主角,让读者看到他内心的不足,而远征旅途能补足他的缺憾。如果主角对生活毫无不满,他踏上远征的动机就不会让人信服。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读者从许多方面发现霍尔顿活得不自在。他喜怒无常、敏感,还有些忧郁。


第一幕那扇无法折返的门出现在主角踏上远征的时候。《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跟室友斯特莱塔大打一架就是第一扇门,他因此必须离开学校,前往纽约,从此展开远征。


远征故事中,主角沿途会碰到一系列的事件,将情节分成明显的篇章。大部分的篇章中,主角都会遭受挫败,这就是他面临的冲突。但随着他拼命克服每一个挑战,他就离目标更进一步,情节也得以继续发展。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在饭店订了一个房间,接着他在纽约市碰到一系列不同的人。他碰到一名妓女和她的皮条客,稍后又碰到几名修女。他和名叫萨丽的女孩约会,却以失败收场,于是跑去喝个烂醉。


霍尔顿的远征非常不顺利。


第二扇门通常是重大危机或挫败,或是某种发现或重大线索,将主角带进最后一幕。《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晚上来到中央公园,冻得半死,让人差点以为他要染上肺炎死了。由于担心父母批评他,霍尔顿一直不敢回家,但现在想到死期将近,他突然想见妹妹菲比。


霍尔顿和妹妹的会面带出小说的核心议题。菲比问他想做什么,他说他想成为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个拯救小孩不要掉下悬崖的角色。


第三幕最后,菲比坐在旋转木马上的画面令人难以忘怀,而著名的最后一章则以问题作结,读者永远不知道霍尔顿有没有找到他的目标。


远征模式容易撼动人心,因为它模拟了每个人的人生旅途。人生在世也会碰到许多挑战,经历挫折或成功,但我们总会努力前进。不管你有没有发现,其实每个人都在远征的途上。






◎复仇



复仇是另一种古老的情节原型或模式。复仇模式描述了原始部落民族的生存方式:你杀了我兄弟,我也要拿你的兄弟开刀。早年的说书人或许以此启发部落成员,并拿英雄复仇的故事训练孩童。


复仇是一种痛彻心扉的模式,因此情节情绪非常激昂。


复仇模式的基本元素


·主角应该值得同情,因为复仇行为通常非常暴力。


·主角或其近亲通常不是因为犯错才受难;就算是,他们受的苦也和犯的错不成比例。


·对于复仇的渴望会影响主角的内心世界。


复仇模式的结构


第一幕介绍主角和他的原始世界。这个世界非常舒适,以至于遭到暴力扰乱时,读者能轻易理解为何主角渴望复仇。


扰乱世界的原因就是有人受难。


受难之后,紧接着会有一段煎熬期。如此一来可加强读者与主角的联结,让他们对接下来的情节保持兴趣。


受难的人可能是主角,或主角的近亲。美国作家查尔斯·波蒂斯(Charles Portis)的《大地惊雷》(True Grit)便描述一名少女的父亲遭到谋杀,她因而踏上复仇之路。


主角遭到朋友或同伴背叛(并往往被丢着等死),也算是受难。唐纳德·维斯雷克以笔名理查德·斯塔克(Richard Stark)出版的《猎人》(The Hunter)16就是很好的例子,后来也成为李·马文(Lee Marvin)主演的电影《步步惊魂》(Point Blank)和梅尔·吉布森主演的电影《危险人物》(Payback)的蓝本。


或者主角可能遭到陷害,必须为他没有犯下的罪负责,例如法国作家大仲马(Alexander Dumas)写的《基度山伯爵》(The Count of Monte Cristo)。


第一扇无法折返的门出现的时点,通常是主角发现谁陷害他,或想到方法如何报复害他的人。


稍早已经提过,主角的目标可能有两种:追求或逃离某件事物。在复仇情节中,主角的目标就是追求复仇,而更深层的动机则是要恢复秩序。有人伤害了主角,他希望通过复仇,可以恢复正义的平衡。


主角会面临许多阻碍,通常都由他想报复的对象一手造成。


或者对手(大仲马的作品中多达三人)可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主角隐藏了复仇意图,但他面临的冲突不断累积,终将揭穿他的伪装。


第二幕带出一系列的冲突,阻止主角达成目标。他可能有机会杀死对手,却因为某些阻碍无法得手。阻碍可能是特殊状况,或是另一个角色,也许是对手的同伙。


情节便来回摆荡,描述主角逐渐迈向复仇,却又不断受挫。


终于他得到了大好良机,也许有机会毁掉对手所爱之人、他的事业或他的权力宝座。这就是第二扇门,带领主角走向高潮结尾。


或者对手和他的同伙使出全力,创造出史上最大的难关。主角溃不成军,差点死掉。


然而主角熬过重大难关,重新奋起达成目标;或如上面所示,他也可能放弃目标。


有时主角能顺利复仇,让读者大快人心。


但有些时候,他也可能为了更远大的理念,例如宽恕或其他高尚的理由,而放弃复仇的目标。这时只能通过牺牲的主题来满足读者:主角通过放弃目标,反而获得更有价值的东西。他放弃对血腥复仇的渴望,转而优先关怀更远大的理想,因此重建了正义的平衡。


复仇情节非常适合探讨人性,因为每个读者都可以理解复仇的写实情绪。


到底怎么写最好呢?应该让主角通过复仇,私下寻求宇宙间的正义,还是把审判权交给正式主管机关呢?主角应该有颗宽恕之心,还是在某些情境下,宽恕其实毫无意义?


对复仇的渴望会如何影响灵魂?尤其如果复仇是主角长期以来的唯一目标?


带领读者一同走上复仇之路,便能轻易让他们读得欲罢不能。当你的基础打得够稳,主角受的苦又够惨,读者便会跟主角一样渴望复仇。


提醒你一下:写复仇情节时,往往会想把对手描写成百分百的坏人。这很正常,因为作者觉得这样能激起读者的愤怒。


然而如果你这么写,读者反而会觉得遭到操弄。所以请赋予对手迫害主角的好理由,这不但不会减弱主角复仇的动机,反而会让读者觉得小说更显真实,绝对有益无害。



加入 专业的新闻发稿公司 立刻使用新闻稿发布平台! 注册账号
此操作需要登录,请先登录~
免费注册会员,尽享国内领先平台!
×

亲爱的专业的新闻发稿公司会员 ,您好!


       感谢您对我们的信任与支持,特邀您参加限时特惠活动。


发送“优惠券”给您的 媒体顾问 进行洽淡,期待您的参与!


祝您工作愉快,顺祝商祺 :)


发稿咨询合作咨询危机公关投诉反馈客服QQ
  • 商务合作
  • 发稿咨询 QQ:97081959
  • 合作咨询 QQ:965437
  • 企业发稿 电话/微信:18931001120
  • 媒介合作 电话/微信:18931001120
  • 专业的新闻发稿公司业务
  • 软文发稿 活动策划
  • 舆情监控 品牌传播
  • 网络公关
  • 危机公关
  • 联系我们
  • 邮箱:965437@qq.com
  • 公司地址:河北省邯郸市德源大厦
  • 联系电话:18931001120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六 9:00~18:00 (节假日除外)
  • 扫一扫,微信客服

站内链接: 新闻发稿 | 人民网发稿 | 光明网发稿 | 新浪发稿 | 网易发稿 | 搜狐发稿 | 腾讯发稿 | 中国网发稿 | 央视发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