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必须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了解一件事情产生、发展的历史,把现实材料和历史材料结合起来。而不管是现实材料还是历史材料,都是为了说明新的思想观念、新的经验教训。关于历史性的调查报告,自然应以历史材料为主,但也要认真调查现实情况,并考虑到现实的针对性,才能为新闻媒介所刊用。
3.既要了解面的材料,又要了解点的材料
为了说明事物的面貌,使人们得到一个总的印象,需要有面上的材料;为了反映事物的具体情况,使人们深入了解一个问题,需要有点的材料,把点的材料和面的材料结合起来,就能互相印证,把事情讲得清清楚楚,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具有说服人的力量。
4.既要了解正面的意见和材料,又要了解反面的意见和材料
在调查过程中,不要只听一面之词,先入为主,人云亦云。好话,坏话,正确的话,错误的话,都要耐心细致地听。当然,除了揭露性的调查之外,一般的调查都应以了解正面材料和意见为主;但反面的材料和意见,常常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说明正面的东西,而且可以启发我们把问题的各个方面想得更周到、更透彻,防止简单化和片面性。记者在调查时,一定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从多方面进行考察、了解,要尖锐地注意对方是否为了迎合你的需要而向你提供某个材料的。一定要善于鉴别哪些是真实材料,哪些是虚假材料。
第三,对材料的分析、概括和提炼。
只有对材料进行分析、概括和提炼,才能挖掘出新问题,总结出新经验,引申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当我们迈开双脚下去调查的时候,很快就会发现客观实际是很复杂的:现象和本质,主流与支流,不那么清楚;人们对事物也会有各种不同的看法。我们既不能主观武断,又不能偏听偏信,也不能只是罗列现象,使自己的调查“像挂了一篇狗肉账,像乡下人上街听了许多新奇故事,又像站在高山顶上观察人民城郭”。这就要求我们耐心细致地了解事情的各个侧面,听取各种不同意见,在掌握大量材料的基础上,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对丰富的感性材料下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功夫,找出主要矛盾,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流,进行科学的总结,引申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用来指导全局。
1.分析要有正确的立场
对同一个事物,由于立场不同,会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所谓立场,主要是指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我们提倡“政治家办报”,就是要具备正确的立场和观点。1995年在北京召开的世界妇女大会,许多记者都报道开得好、有成效;西方某些记者
1月8日,360总裁周鸿祎的朋友圈公布了年会的特等奖为一张免裁券。附上的券张图片显示,该券在2020年全年可用,视同免死金牌,可抵消一次裁员,且备注为仅限本人使用,不可在暗网交易。 一时间免裁券送上热搜,引发热议。次日,周鸿祎又亲自在朋友圈澄清这只是一个玩笑,希望大家能够轻松看待。发觉形势不对后的360官方也紧急危机公关回应,表示公司并无裁员计划,这只是一种幽默的表达方式,此次的幽默只是为了鼓励员工创新、勇于试错,但舆论的批判声音已经扩散,严肃批评与调侃解构已经成为主流声音。 变相裁员本身已经成为了社会上敏感话题,像360这样的知名企业在年会上如此闹剧,无疑牵动了公众的神经,更让公司内部人员忧心忡忡。年会本身承载了对内公关和对外公关的作用,年会的奖项彰显了公司内的福利和对公司外人才的吸引,将年会和奖项本身娱乐化,会尤其是在敏感问题上的娱乐化,将大大降低360的品牌信誉度。
为什么公众会相信免裁券的真实作用?一者所处行业的大环境,二者接连出现裁员不当事件的对普通工作者的信心打击,三者无疑是对周鸿祎与公司的不信任。
本应该是增强内部凝聚力的年会,反而成了一场增加焦虑、打击士气的公关危机。
比起一家现代公司的领导者,周鸿祎在逻辑中把自己放在了有如封建皇帝的位置,彰显着自己的绝对权威和不知民间疾苦的恶趣味,向人们展示自己掌握了对员工生杀予夺的权力,没有现代的人文关怀,也缺乏基本的尊重。舆论声潮里,周鸿祎认为自己的幽默不被理解,却并不知道,愤怒实际上是长期以来来公众对帝系老板所积累的怨忿的一次必然宣泄。
无论是真实计划还是恶搞玩笑,当免裁券这一概念被老板提出来时,就注定不会收获真正的会心一笑和员工发自内心的感激,反而会加重对企业和老板的反感。当把对于员工生死攸关的事情进行公众场合的娱乐化,又怎么能收获员工的尊重呢?娱乐并不能消解议题的肃杀感,反而会在寒冬里彻底凉了员工的心。
网上评论说,免裁一次,那我就裁你两次,历史上拿到免死金牌的人下场往往很惨。这是基于事实的玩笑话,但和周鸿祎的玩笑满满的力量感相比,这种无力感才是以员工视角进行的思考和悲叹。企业的领导人在有关员工问题发言时,要时刻注意身份差距与行业敏感议题可能导致的负面影响。更重要的是,真诚地站在员工视角思考问题,而此次周鸿祎幽默式免裁券的公关无疑是打了自己脸,打了360品牌在业界树立多年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