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稿 登录  软文发稿  免费注册
  1. 资讯中心
  2. 文章正文
有哪些免费的新闻稿发布平台?
2022-02-10 09:03:20

  被拉下马,而推他下台的不仅有共和党的对手,还有自己的民主党同僚。格林伯格认为,大多数金融灾难并非不可控的自然力所为。“它们是可预见事件。”当然,可预见事件更加可能通过完善的规则和严格的执法来进行防范。

   另类动物

   埃尔弗雷德·卡恩(Alfred E.Kahn)作出了长远分析——很长远的分析。作为卡特政府的航空业主管,他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放开了对航线和票价的管制,重塑了航空业格局(且不论结局好坏),并帮助激发了历时长远的经济解除管制时代。这位已从康乃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退休的经济学家和兼职顾问如今91岁高龄,但依旧思维敏锐,他回忆道,自由市场思潮一经解放,市场狂潮便立即汹涌而至,其中银行业也开始要求更多的自由。但卡恩表示,银行“是另类动物”,不同于卡特政府降低了管制的航空公司和卡车运输公司。“银行对宏观经济有直接的影响。对它们的监管与对那些提供商品和服务的行业的监管截然不同……我从未支持过以任何形式降低对银行业的管制。”

   在里根时代,卡恩对不同行业做不同分析的谨慎做法被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包罗万象的反监管思潮所取代。由此带来的一个后果是:储蓄贷款(S&L)机构解禁,而怂恿者既包括国会中的民主党人,也包括共和党人,他们很多人都从这一解禁中得到了好处(华尔街说客敞开荷包促成国会两党达成中立的手段自此也炉火纯青)。在贪心不足、甚至不乏欺诈的房地产交易中,成百上千家储蓄银行在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最终倒闭。

   早在2000年,著名的消费者律师、自从S&L灾难之后就代表住房抵押贷款借款人的威廉·布伦南(William J.Brennan)在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House Financial Services Committee)作证时就警告称,房地产金融可能以新的方式再次对我们造成威胁。几乎没有人听他的话。现任亚特兰大法律援助协会(Atlanta Legal Aid Society)住房辩护项目(Home Defense Program)主任布伦南表示,在每一波盲目的贷款潮背后,都潜伏着金融创新者,他们创造出新的机制去引诱那些愈加不合格的借款人。在上世纪80年代,通过兜售储蓄银行客户的高风险垃圾债券,迈克尔·米尔肯和他在Drexel Burnham Lambert投资银行(现已倒闭)的同事们加剧了S&L惨败。后来,贝尔斯登和即将倒闭的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之流发明了抵押贷款证券化,鼓励住房贷款机构发放非常不明智的贷款。“放贷的时候不考虑偿还能力,开始于S&L丑闻,”布伦南称。在80年代,借款人是肆无忌惮的购物中心开发商;在最近的热潮中,则是涉“市”不深、有时甚至很单纯的住房所有人。

   华尔街把危险的次级抵押贷款转化为有毒的证券,而这些证券导致了数千亿美元的资产减记,并迫使一度非常强大的美林(Merrill Lynch)将自己作价卖给了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总部位于新泽西州泽西城的对冲基金Prisma Capital Partners风险管理主管伊曼纽尔·德曼(Emanuel Derman)表示,这轮动荡最令人惊心的方面之一,就是众银行各自在这场毒馐盛宴中的吞食程度。“这些家伙在自食其果,他们没有转嫁给客户。”

   华尔街对危险的抵押担保证券和更加不透明的衍生品胃口庞大,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如厨师并未完全搞懂每道菜的风险一样。如果有人留意过去的冒险,就会发现这一切是何其相似——那些巫师都声称自己深奥的模型神奇地消除了风险和不确定性。对冲基金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没有想到俄罗斯会债务违约,而雷曼也显然没有想到全国的房价会同时恶化,进而导致一场全局瘫痪的信贷危机。

   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4年里,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依靠包括两个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研究团队开发的、本以为毫无瑕疵的电脑模型,赚取了超乎寻常的利润,并为此洋洋得意。但在1998年夏天,俄罗斯信贷崩溃,而这正是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没有纳入考虑的几个同时发生的全球危机之一。几个月里损失超过40亿美元,这家对冲基金接受了一项政府组织的营救行动,但它最终彻底失败了。

   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in Austin)公司法教授亨利·胡(Henry T.Hu)表示,金融领域的“火箭科学家”有一种忽略小概率灾难事件的天分。安然最聪明的那些家伙也把他们不愿面对的风险“假设”掉了。“这些模型……在正常情况下是有效的,但在真正关键的非常时期就不行了,”亨利·胡表示,“就像汽车的安全带,只在发生严重车祸的情况下失效。”

   在LTCM倒闭之后,让外部人士感到慌张的一点就是该公司衍生品组合的规模和复杂性。克林顿政府的一些人呼吁对那些未受监管、私下交易的金融工具进行更多监管——它们的价值源自外汇、证券或其他资产的价格变动。时任美联储主席的艾伦·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以及克林顿政府的财政部长罗伯特·鲁宾(Robert E.Rubin,现任花旗集团董事兼高级顾问)却不同意对衍生品实行更严格的监管。格林斯潘认为,银行可以彼此监督,比监管机构更有效。这种观点最终证明是短视的。

   尽管后来发生了我们所看到的事,但在一次专访中,格林斯潘并没有放弃这一主张。“以我的经验看,多数律师主张监管——限制某些活动,却不关心因此而失去的好处,”他表示,“问题是:你失去什么?在这个例子中,是一种用以减少系统性风险的、非常有价值的工具——信贷违约互换(CDS),这种衍生品乃是当前混乱局面的核心。你可以防止系统崩溃,并消除投机损失。但你也会极大地降低经济活力,并最终降低生活标准。”

   格林斯潘补充道:“最老练的金融业者在风险管理方面的糟糕表现曾让我极度失望。不过,问题是:如果他们无法保护自己的资源,还有谁更懂行?”(怎么说呢,或许只有那些无须担心巨额奖金泡汤的监管者们,才不会被格老的赞誉冲昏了头吧)

   鲁宾也曾表示,他不反对监管衍生品的大原则,但他反对在上世纪90年代末提出的扩大CFTC权限的具体主张。“我一直很关注衍生品,”他说道。时任CFTC交易和市场部主管的格林伯格回忆道,格林斯潘—鲁宾一派的反对非常强烈,而且是全局性的。“如果当时我们占了上风,(次贷证券化)一方就永远不会有起步之日;而这种乱象也就不会发生,”他说道,“那时将会有审计要求、资本充足率要求、透明度要求。再也没有阴影下的操作。贝尔斯登、雷曼、安然和AIG都会兴旺发展,并时时刻刻都在抱怨自己身上的监管限制。”现任马里兰大学(University of Maryland)法学教授的格林伯格补充道:“在一个蓬勃发展的经济中,人们很难信服这样的观点,即如果没有调整修正,像长期资本管理公司这样的现象可能再次发生,而且规模更大,牵连更多。”如今,贝尔斯登、雷曼兄弟和美国国际集团的账目上有不计其数的古怪衍生品。要想弄明白它们的价值,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

   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现象的另一个遗产就是“道德风险”:其他金融业者在某种程度上以为自己也会被视为“大到不能破产”,因而敢于去冒更大风险。当然,你可以认为房利美和房地美之所以越轨,部分原因是存在一个暗含的联邦安全网——事实证明,这个网现实存在。

   对冲基金大亨、西尔斯公司(Sears Holdings)的控制者爱德华·兰伯特(Edward S.Lampert)担心的是另外一种可能。他表示,此轮联邦干预浪潮发出了一个与最初意图背道而驰的信号:政府官员正在因为更大范围的不稳定性而惶恐。“作为一个投资者,这是我(对两房拯救行动的)直觉反应,”他说,“它们完全摧毁了投资者对所有金融机构的信心。”

   兰伯特担心,随着投资银行的倒闭和合并,由此而带来的行业整合将导致风险集中,并引发更多的救援行动。“剩下是花旗、摩根大通和美国银行,每家的资产都在2万亿美元以上,”他指出,“这将是3倍于两房的规模。如果它们出现问题,你认为会发生什么事?它们大到不能破产。”

   (《商业周刊》2008年10月)

   报道背景

   2008年,曾经全球无敌的华尔街变成了梦碎大道。从贝尔斯登、雷曼兄弟到美林、美国国际集团,各家公司风雨飘摇、市场漩涡不止、投资者惊恐战栗,曾经的金融巨擘人人自危,如多米诺骨牌般轰然倒下,一场堪比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大萧条的金融海啸席卷华尔街。

   这次由次贷危机引发,金融衍生品促成的金融海啸似群魔乱舞,令美国政府悔恨交加,束手无策。虽然启动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救助计划,将7000亿美元的庞大资金注入华尔街,希冀亡羊补牢,防止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迅速蔓延至实体经济,但美国经济早已病入膏肓,非短时间能治愈了。

   由此,金融体系的监管再次提上议事日程。虽然管制与放松管制之间的对抗由来已久,强调严格管制的一方从没有像今日这样激情高昂,振振有词,因为他们手中掌握了放松管制弊端最深刻、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他们的“另类动物”说第一次占据上风,主张对华尔街采取严厉的监管措施。

   内容分析

   这是美国《商业周刊》2008年10月针对美国金融危机的五则系列报道之一。其他四则报道分别是《莫道前路无痛楚》、《美国国际集团错在哪里?》、《找回平衡的契机》、《走向坦途还是即将脱轨?》。本文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详细叙述了金融危机之前美国学术界与金融界的反监管浪潮,第二部分反思金融危机之后,放松监管的问题与弊端,主张对华尔街建立更加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

   特色

   1.视角高屋建瓴

   《华尔街之殇》以宏观的视角,高屋建瓴地总结了华尔街之殇的症结所在:错误的选择、贪欲以及从不接受过去的教训。过去三十年中的反监管思潮,金融衍生品无须防范之说盛行,是酿成当前金融危机的主观原因。专家认为,金融危机甚至是可预见的。

   2.论据扎实,说理充分

   记者通过历史事件痛陈卡恩的严格监管责任论是如何一步步被打压、并被放弃的,曾经律师、金融学家振臂高呼但应者寥寥,当权者格林斯潘、鲁宾的声音压倒了主张金融监管的声音,才造成金融巨头接连倒塌的多米诺效应。

   文中正反两方的观点都得以充分展示,双方似乎在进行一场异地大辩论,记者将自己的立场蕴藏在被采访对象的观点中,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3.故事化的叙述方式

   开篇以巴菲特颇有远见的一则故事开始,生动活泼而又发人深省。记者将银行业喻为“另类动物”,华尔街一次次事件被转换为一个个小故事,令读者读起来既轻松又有趣。

   4.语言流畅,文笔优美

   虽然是一则专业的财经分析报道,但文章文笔流畅,语言生动,读起来并不枯燥,堪称财经美文。

   相关知识链接

   美国次贷危机(subprime crisis)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所谓次级抵押贷款,是相对于优质抵押贷款而言的。美国房地产贷款系统里面分为了三类:优质贷款市场、次优级贷款市场、次级贷款市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

   大事记

   2008年3月,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以2.4亿美元低价收购,次贷危机持续加剧首次震动华尔街。

   7月,美联储和财政部宣布救助两大房贷融资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美国国会批准3000亿美元住房援助议案,授权财政部无限度提高“两房”贷款信用额度,必要时可不定量收购其股票。

   9月,美国政府宣布接管“两房”;雷曼兄弟宣布申请破产保护;美国银行宣布将以440亿美元收购美林;美国政府出资最高850亿美元救助美国国际集团(AIG);美联储批准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转为银行控股公司的请求,华尔街投行退出历史舞台。

   华盛顿互惠银行被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查封、接管,成为美国有史以来倒闭的最大规模银行。

   9月30日,美三大股指暴跌,纳指创历史最大日跌幅,道指创单日最大下跌点数。

   10月,美国“大萧条”以来最大规模7000亿美元金融救助计划获批,美政府当月底1250亿美元注资本国九大银行。

   11月第三周,花旗集团股价累计跌去60%,美财政部、美联储和联邦储蓄保险机构联合宣布,将为花旗3060亿美元问题资产提供担保;美政府8000亿美元刺激消费者信贷市场。

   二十国集团(G20)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2008年年会呼吁国际社会协调一致,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12月,全球多家央行再度同步大幅降息。

   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宣布制定“经济复兴”计划;美国非农就业人数创24年来新低,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显著。

   延伸阅读

   陈刚:《特写:彼得·科伊(Peter Coy)与塔拉·卡尔沃斯基(Tara Kalwarski)20年来最恐慌的时刻》,《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9月14日

   何瑛:《美国金融业危机加剧华尔街发生“海啸”》,新华网,2008年9月15日

   安峥,洪俊杰:《华尔街五大投资银行已垮掉三家》,《解放日报》,2008年9月16日

   戴维·亨利(David Henry),马修·戈尔茨坦(Matthew Goldstein),塔拉·卡尔沃斯基(Tara Kalwarski),马拉·德霍瓦内西安(Mara der Hovanesian),杰西卡·西尔弗·格林伯格(Jessica Silver‐Greenberg):《莫道前路无痛楚》,《商业周刊》,2008年10月

   南妮特·伯恩斯(Nanette Byrnes):《美国国际集团错在哪里?》,《商业周刊》,2008年10月

   迈克尔·曼德尔(Michael Mandel):《找回平衡的契机》,《商业周刊》,2008年10月

   彼得·科伊(Peter Coy),塔拉·卡尔沃斯基(Tara Kalwarski):《走向坦途还是即将脱轨?》,《商业周刊》,2008年10月

  什么力量让AIG腐而不朽

   [美]Bill Saporito

   财政部长Tim Geithner有充分理由认定,他见识了AIG所有的烂摊子。政府拥有该公司80%的股份,Geithner刚为AIG最近一次花销买了单——这是第四次,如果有心人在记数的话,3月2日花费了300亿美元——以防止这家摇摇欲坠的保险公司跌下悬崖,捎带着把剩下的全球金融系统拉下去做垫背。AIG已经让纳税人花了差不多1700亿美元,大部分用来填补它的子公司——AIG金融产品公司(AIG FP,仅去年一年就在复杂的抵押债券业务中损失达400亿美元)所带来的损失。

   Geithner的职工发现此举可能激怒华盛顿的每个人。3月10日,部长大人(在他的职员闻讯10天后)得知,AIG已为公司的巨头们支付了16500万美元的奖金,还强迫政府在第一时间内帮助AIG走出困境。直到第二天晚上7:40,Geithner才不得不给AIG的新任CEO ED Liddy打了一个电话(肯定是剑拔弩张式的)。奖金是站不住脚的,应该取消,Geithner要求。年薪1美元的Liddy(他在奖金被允诺之后才接手该公司),回话说AIG的律师们认为不能破坏合同。Geithner让财政部的律师们找点法子,结果无功而返。

   在这次经济危机引起的资产负债平衡表上——耗资7000亿美元的不良资产拯救计划(TARP),股市低迷,信用紧缩和全球经济不景气——16500万美元算是个小数目。但是AIG奖金消息的外露触犯了众怒。Geithner为自己的后知后觉而感到尴尬,打算扣除AIG在接下来的救急基金中的份额——才占AIG所接受总数的0.1%。与之呼应的参议员们,从纽约民主党员Chuck Schumer到蒙大拿民主党员Max Baucus和爱荷华州共和党人Chuck Grassley,提出了一系列税律措施,以从AIG FP的巨头们(根据纽约州检察长Andrew Cuomo称,他们中有73人得到的份额超过100万美元)手里夺回丁点奖金份额。

   政治威胁,公众不满掩盖了背后更大的问题。那就是,AIG用这1700亿美元干什么了?该公司逐渐减少不良资产曝光,卖掉一些尚有利润的子公司来帮助偿清政府债务的策略为以后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机遇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世界将会避开金融末日宣判吗?

   这些问题实际上更为紧急,因为事实上AIG已经成了银行的ATM,为一系列美国和外国的金融机构(从高盛集团到瑞士联合银行)支付了TARP中的520亿美元。这些公司是AIG FP自2005年开始出售的信用违约互换合约(CDSs)的合作伙伴,累积了保险衍生产品。AIG为很多相似的银行支付了额外的437亿美元,他们也是AIG保险分公司的证券借贷的顾客。在这种情况下,AIG接手的业务低风险、低回报,也使之陷入了不确定的风险——与纳税人一起走进圈套。

   愤怒终将平息,当尘埃落定的时候,我们将会聚焦于:维系AIG是否有助于防止骤然的经济低迷演化成长期的颓势不振?AIG已经花费了纳税人1700亿美元——这个理由看起来可以让奥巴马政府,至少刚开始的时候,“堵住鼻子”给AIG的经理们奖金——这就是所谓的大而不倒。这个成语经常被听到,但是它的具体意思是什么?

   在全球经济紧密相连的形势下,美国不动产市场的问题会导致冰岛银行和亚洲厂家的破产。AIG处在关键的转折点上。如果它破产了,可能会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虽然一些评论家认为恐惧被夸大了,世界经济会逐渐复苏,但是没有人敢冒险尝试。

   我们如何走到这一步

   AIG看起来不太可能会破产。90年前成立于上海,AIG在1939年世界大战期间将总部迁至纽约。1967年,Maurice R.(Hank)Greenberg接手之后,AIG巩固了其全球帝国的地位。在38年后,Greenberg被发现财政丑闻之前,AIG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上市公司,2006年销售额达1130亿美元,有116000名员工在130个国家(从法国到中国)内供职。

   AIG表示,它已经写了超过8100万份人身保险单,票面价值1.9万亿美元。它涵盖了大约180000家小型企业和其他实体企业(员工人数约为10600万)。这使AIG成为美国最大的人身保险公司;第二大财产和意外事故保险公司。通过飞机出租业务,AIG拥有950多架航空喷气机。另外,AIG通过投资合同和其他产品为美国居民提供保险和抚恤金,保护401k计划(401k计划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是一种由雇员、雇主共同缴费建立起来的完全基金式的养老保险制度——译者注)的参与者。美联储主席Ben Bernanke说,“我们别无选择,只能使之稳固,不然,不仅仅是金融系统,整个美国经济都将面临巨大的风险。”

   风险并不是存在于单个公司中,而是存在于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它们所要竞争的产业中。如同AIG在其分析中所指出的,“AIG的业务范围已经渗透到全球的各个角落,从政府代理机构、公司,到证券用户。AIG的失败可能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它可能带来很多针对保险行业的补救措施,理论上引起工业动荡;从美国短期信用的消费者借贷中的150亿美元中撤回120亿美元;甚至带来对波音(机身制造商)和GE(喷气发动机制造商)的损害,因为AIG购买的喷气机比其他任何一家公司都多。

   虽然AIG持有的股份多种多样,但是它的损失集中在AIG FP。2008年3月,言辞犀利的纽约布鲁克林人Joseph Cassano接手了AIG FP。他在过去的8年中赚了28000万美元,确切地说,比目前所争论的奖金总数还多出11500万美元。Cassano在1987年AIG FP成立时立下过汗马功劳。他的财富并不是建立在欺诈上,而是建立在所谓的监管套利(是指需要获得营业许可的机构总是尽力寻找对其经营最有利的监管部门来获得营业执照——译者注)上。如Bernanke最近所阐述的,“AIG发掘了管理系统的巨大漏洞,金融产品部门并没有失误。对冲基金附属于稳定而大规模的保险公司之上。”

   类似对冲基金的公司在其派生物中建立了高达2.7万亿的投资组合。AIG FP急切地向这些派生投资组合提供亿万美元的保险,累积起数倍于其偿还能力的债务(如果这些投资组合违约的话)。凤毛麟角的金融专家想象过悬空的违约金的数目。管理者们也没有想过。AIG的非抵押保险集团受华盛顿储蓄监督司管辖,其主要任务是监管存贷公司,而非全球性的保险公司。而且,它没有监管AIG。

   AIG,像其他机构一样,通过与美国房地产市场挂钩的业务赚钱。这场浪潮的一部分资金由债务抵押债券(CDOs,基于次贷的股票,目前已经被认定是不良资产)承担。持有CDOs公司可以通过从AIG FP购买CDSs来抵消他们的风险。或者他们可以以此来投机。一切安好。直到建筑公司过度建房和消费者过度借贷导致了泡沫破裂。CDOs价格崩盘。CDSs股票的持有者们开始向AIG要求补偿。

   虽然CDS是一种简单的保险单,AIG出售的是一些更稀奇的东西。比方说,你买了房子并投了保险。保险公司并没有为你提供与别人相同的保险政策。如果他这样做了而你的房子被火烧了,那么保险公司将陷入精疲力竭的境地。在CDS合约中,AIG写下了千百种保险单,掩盖了不良资产与日俱增的事实。本质上,这是保险业的系统风险。保险公司所要做的是:使得保险持有者的风险多样化。“保险模式依赖于它所呈现出来的多样性,”AIG的某一高层主管说。“如果保险公司在系统风险下操作,那将是完全不同的经历。”确实如此。保险公司可以处理意外保险,但是不能驾驭系统风险。这就是为什么你可以购买飓风保险,但是不能购买恐怖保险的原因。只有政府才能处理这样的风险。从根本上说,AIG越俎代庖,承担了其能力范围之外的风险。

   因为AIG信用等级很高,AIG FP并没有任何备用资产,或者抵押物——传统的保险公司用来补偿潜在的损失。随着AIG保险的CDOs诞生,他们开始寻求更多的抵押物来支持他们的政策,这些写在了合同当中。Cassano在2007年8月时表示,他无法想象AIG会在“这些交易中损失一美元。”他是对的。AIG没有损失一美元,而是损失了亿万美元。

   在一次罕见的采访中,前任CEO Greenberg诉称,AIG已经因为财政管理业务而被起诉。他告知TIME说,一旦AIG失去了高的信用等级,AIG FP就会停止交易,并分出现有的合同。但是Cassano的公司在2005年春季之后加快了步伐,签下了越来越多与次贷挂钩的合同。与此同时,2008年,AIG的信用度逐渐降低。“他们当然会没钱,”Greenberg说。随着2008年流动资金紧绌,AIG FP早该与银行谈判,以缓和他们对抵押物的需求。“你们可以在任何时间针对任何事情进行重新谈判。”

   去年9月,随着股市委靡和信用市场的冻结,Geithner(当时的纽约联邦政府头目)和Bernanke认定AIG已经濒于崩溃的边缘。AIG的失败也威胁到它的合作伙伴,比如说花旗集团以及花旗集团的合作伙伴。最终,诺言会向某人兑现。如果对它的实现没有任何信心,金融体系将停止作用。恐惧并没有因为AIG的稳定而消失。

   摆脱困境

   维持金融系统的运转可能解释了为什么这么多银行都得到了全额赔偿,罢工比支付奖金看起来更像是丑闻。很多专家疑惑,为什么AIG为1美元支付100美分。AIG经历的背后,受益(达129亿美元)最大的是Goldman Sachs,最大的一家向政府输入金融天才的投资银行。批评家们早已不怀好意地指出了前任Goldman的巨头们不可思议的影响。最初的援救计划由前任Goldman总裁Hank Paulson实施。他由先前的白宫参谋长,Goldman的高级主任Josh Bolten招募而来,任职财政部大臣。Goldman现任的老板Lloyd Blankfein被邀请去参加与联邦政府的会晤。AIG的Liddy在Goldman做过经理,是Allstate的前任CEO。另外一位,Mark Patterson,曾经是Goldman的说客,现在供职财政部。而经营TARP的Neel Kashkari曾经是Goldman的副总裁。

   Goldman一再申明其与AIG的关系仅限于精神层次。但是一些人指出,Goldman非典型地卷入了与某个合约方的合同之中。“当发现Goldman与AIG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时,我很震惊。”某个银行分析家说,“他们存在重大失误,但是被保释出来了。”

   Goldman被保释了两次:一次它的CDS被曝光,第二次因为AIG失去了证券借贷业务,金额高达48亿美元。

   证券借贷是一种无息存款,用于高额筹资。保险公司拥有很多股票和长期持有的国债,在短期(一夜之间)内出借给需要完成其他业务的公司。典型地,股份持有者将抵押物在短期内投资于低风险的业务,类似商业票据。出借者会面临一定的风险,但是这风险不是灾难性的。然而,AIG将抵押物投资到了长期的、高风险的有悖于抵押物和资产的股票上面。当这些股票贬值时,AIG也会贬值。

   在CDS和证券借贷之间,AIG还有很长路要走。AIG FP的新领导Gerry Pasciucco正在研究怎样将AIG的贸易额降低1.1万亿。问题是,他确实需要16500万美元的奖金来完成这份工作吗?AIG的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他们了解贸易和系统,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同意。风险专家和A Demon of Our Own Design一书的作者Rick Bookstaber说,“这是工程技术问题,”他预知了我们目前所处的困境。“目前,大概有100万人可以胜任这份工作。”

   高额的填补

   AIG是如何在这么危险的境地下存活了这么久的?一部分原因是,数年来,华盛顿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考虑问题。AIG一直为政客们的竞选提供资助——从1990年到2008年,共和党和民主党均得930万美元(互动政治中心报道)。在过去的十年中,AIG在游说演说上的花费超过了7000万美元,逃过了各种可能避免如今的惨剧的规章制度。

   AIG在华盛顿的资历比新政府更深的事实并没有妨碍奥巴马政府对其奖金分发的指责。而指责的对象则是Geithner。他仍享受着美国联盟国的信任,也比那些不久后将书写新法条的立法者们更了解世界金融体系的复杂性。但是,对于一个需要建立信任的政府来说,他还不是个强有力的公众形象。他妨碍了政府对危机及时反应的能力——这可能解释了财政部对AIG奖金(首次在1月份报道)的迟钝反应。一位财政部官员指责Geithner“犹豫不决,不仅影响了金融领域的信心指数,也影响了政治领域”。一位老练的华盛顿民主党员则更直接:“他不适合做战时顾问。”

   Geithner的支持者则指出,他奉命于危难之际。政府已经在重重危机中溺水,不得不面临着拯救银行,处理不良有价证券,接手接二连三的保释,面临花旗和AIG等财政集团的不幸,处理房贷危机以及迎接即将到来的G‐20等。即使是他的贬低者也认为,他要做的事情比80年来所有财政部长所面临的问题都多。

   这也就是解释了为什么Geithner得到了罕见的两党同时支持(至少目前是这样)。共和党主要是不愿意吓跑这个在布什时期就有着深厚根基的财政部长,也明白他们的资助者的核心业务;民主党更不愿意在经济困难时期公开批评总统的选择。“我对Tim Geithner和整个经济团队有着充分的信心,”奥巴马说。“在困难时期,他总能做出正确的选择。”然而,一位财政部的长期观察员说,“他的误差限度被降低了。”

   Geithner没有对AIG奖金事件作出及时的反应是令人费解的。1月27日,彭博社报道,AIG为AIG FP的员工提供了“大约45000万美元的留职金”,AIG也承认了该说法。一位在马里兰的民主党员Representative Elijah Cummings在两周前就知道了该消息。1月15日,当他会见Liddy的时候,国会议员也没有对此保密。他也不是第一个提出警报的人。1月份,资深共和党员Richard Shelby在参议院银行业委员会上指出,该奖金纯粹是“浪费纳税人的钱”。

   但是,监管AIG援救联邦储备的Geithner却表示,直到3月10日,他才得知,AIG为AIG FP准备了更多的奖金。总统在两天后发觉,点燃了白宫的怒火。现在,白宫和国会都决定降低那些从TARP拿钱或者得到其他政府援助的企业巨头们的薪水。

   国会也打算通过立法来挽回一些资金,Liddy也号召主管们返回他们的一半奖金。一些人已经这么做了。目前,缅因街上仍有人想要追回给华尔街有钱人过多的钱款,这让我备感欣慰。

   但是,考虑到风险仍然侵蚀着整个系统,追回钱款是不得要领的。摆在Geithner和Bernanke面前,还有更重要的事情。我们有没有提到经济状况,失业率已经高达10%?即将到来的G‐20会议,美国和欧洲仍在争吵何事优先——调节全球经济还是刺激它的发展?AIG的信天翁短期内也不会离开政府。Liddy说他的目标是重建AIG的核心业务,发展“区分明显,相互独立”“值得投资者信任”的企业。AIG已经“取得了有意义的进步”,但是公司仍在经济形势的控制之下。在它想要维持的业务(像商业保险)中,竞争者们看到了抓住市场占有率的机会。对于它想要出卖的份额,购买者屈指可数。AIG仍是个大而脆弱的公司。

   最后,奥巴马政府大概需要7500亿美元来稳定美国银行,希望这些钱足够舒缓信贷市场,刺激借贷,使经济重新开始运转。对这些,没有什么政治争论。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你是一名拿着联邦政府薪水的银行主管,指望奖金可不是个明智的想法。

   ([美]《时代》2009年3月19日)

   报道背景

   美国国际集团(AIG)是全球市值最大的保险公司,是世界保险和金融服务的领导者,也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国际性保险服务机构,美国国际集团的股票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美国ArcaEX电子证券交易市场、伦敦、巴黎、瑞士及东京的股票市场均有上市。金融危机之前,AIG是全球最受人景仰的大公司之一,资产逾万亿美元,10.6万员工,业务遍及135个国家。AIG原来的信贷评级为AAA级,是全美“AAA俱乐部”八位成员公司中唯一的金融类公司。

   2008年以来,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华尔街,随着雷曼兄弟的倒塌,AIG也难逃破产噩运。AIG设于伦敦的一个377人的分支部门,CDS(creditdefault swap,信用违约互换)几乎将AIG送上了断头台。美联储曾在9月初断然拒绝对雷曼兄弟伸出援助之手,而这次却向AIG伸出了橄榄枝,并在此后的几个月中四次出手,为AIG提供高达2100亿美元的援助,目的是防止引发美国金融机构倒闭的“多米诺骨牌”,向市场传递信心,进而稳定美国金融市场。

   报道内容分析

   本文分为“概述”、“我们如何走到这一步”、“摆脱困境”、“高额的填补”四个部分。概述部分将AIG目前的窘迫状态作了简要的介绍,然后开始讲述AIG的历史:AIG是如何从一个赫赫有名、令人仰慕的AAA级公司走到如此落魄的今天,并在命丧悬崖的最后一刻抓住美联储这根救命稻草的,而浪荡公子的本性难改,拿着救济款肆意挥霍,最后以大债主的身份一步步将美国政府拖入泥潭。

   特色

   1.非常有看点的选题

   拯救AIG是一个颇有争议而又疑点重重的议题,这样的选题对读者而言非常有看点。

   首先AIG是全球保险业的巨无霸,AIG的一举一动牵动全美国甚至全世界的保险行业,并会波及美国几十个行业,这对危机中的美国举足轻重。

   其次,援助AIG本身有很多争议。因为就在美国政府宣布对AIG援助计划的几天前,危在旦夕的雷曼兄弟曾央求美联储伸出援助之手,而美国政府最后听之任之,百年老店雷曼兄弟毁于一旦。而两天后,美国政府宣布营救AIG。两家公司的待遇缘何天壤之别?

   再次,AIG在援助计划中花边新闻频出,度假事件、奖金风波令全球公民应接不暇。这些都是为什么《时代》会把该报道作为封面文章的非常重要的原因。

   2.全面深入的分析

   AIG不仅是一个巨无霸,而且是一部保险业的百科全书。对于这样一部百科全书,记者从历史与发展的角度给予读者以全面、深入的分析。历史的铺陈、当前的解读与未来的预测相辅相成,展现的是一幅层次清晰、充满历史与沧桑感的AIG画卷。

   3.专业的解读

   AIG危机是美国金融监管漏洞中的问题而引发的,这需要对AIG经营的业务进行非常专业的解读才能让读者理解其中的缘由。CDS究竟是什么产品,它为什么会给AIG带来如此致命的损失,这暴露出美国金融监管中的哪些问题?未来美国政府该如何弥补?文中都有非常专业的解读。

   相关知识链接

   信用违约互换(CDS)就是一种以一个公司的信用为标的物的期权。当一个公司持有其他公司的债券,却担心发行债券的公司会倒闭时,就可以买入这种期权。这样,如果债券发行者倒闭,期权的卖方就会接手倒闭公司的债务,从而使期权持有者免于债券损失。也就是说,期权的卖方为买方持有的债券提供了倒闭的保险。

   美国金融危机大事记

   2008年9月,全球最大的保险公司AIG危在旦夕。AIG已经向政府求情,要求注入数10亿美元的资金。

   9月16日,美国政府决定接管AIG,向其注入850亿美元。

   2008年9月,美国政府先后向AIG提供了1500亿美元的资助,作为交换,美国政府目前在美国国际集团拥有的股份达到79.99%。

   2008年10月7日的听证会上,国会议员们捅出一件事,就在政府9月接管AIG,并向其注入资金850亿美元之后没几日,AIG的高管们在加州Monaech海滩St.Regis度假胜地召开了一周的会议,会议期间美酒佳肴、大肆挥霍,一周花费44万美元,包括2.3万美元的美甲、面膜、按摩等服务。

   2008年10月8日,信贷市场持续恶化。AIG根本无法在市场上继续融资,纽约联储同意,继续向其贷款378亿美元。

   10月9日,AIG的股票下挫25%。

   2009年3月1日,美国政府同意向美国保险业巨头AIG追加300亿美元救援资金。

   3月2日,美国国际集团(AIG)公布了最新财报,显示在2008年四季度亏损617亿美元。2009年2~3月间,AIG股票同比下跌99%,交易价格曾跌破1美元。

   3月16日,AIG“私下”发放过亿奖金,更引发了一场席卷美国的舆论风暴。

   延伸阅读

   余中:《AIG: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财经网,2008年10月11日

   杨立群,洪俊杰:《美国政府为何四度出手救AIG》,《解放日报》,2009年3月3日

   Rob Cox/文,《财经》实习记者熊舟/译:《AIG发奖金,应该受谴责》,财经网,2009年3月16日

   杨柳:《纽约州总检察长发传票调查AIG巨额奖金事件》,新华网,2009年3月17日

   李增新:《AIG奖金风波不息美政府陷入两难》,财经网,2009年3月18日

   刘平:《拯救AIG——解读美国最大的金融拯救计划》,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年1月

   陈恳:《迷失的盛宴》,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

  企业通过公关公司经常发布的新闻稿对与推广产品、塑造品牌口碑和提升品牌知名度无疑是有很大帮助的。那么网上有哪些新闻稿发布平台呢?有没有免费发布新闻稿的平台呢?
首先,新闻稿发布平台有两种。第一,是指企业可以自行注册账号发布,免费的渠道平台。第二,是指通过有新闻稿发布服务的公司,支付推广费进行发布。
免费的新闻稿发布平台有哪些? 1、百度系列产品,、百度经验、、百家等等。此类平台是一等一的,但是百度也是非常智能的,可不是所有文章都收录,都通过,需要一定得文学功底和丰富的互联网写作经验的才能发布。 2、论坛博客系列,新浪博客、天涯论坛、站长网站、A9网,这些老牌的网站,权重很高,发文要求低,但是也有自身的要求,新闻稿发布要根据各个网站的要求。 3、自媒体平台,好比搜狐、网易、新浪、凤凰、腾讯等等主流媒体。目前,很多平台意识到了自媒体的重要性,逐步开放了自媒体平台,只要创业团队有内容创作能力,把搜狐、腾讯、网易、百度、UC、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平台的自媒体利用起来。我们发新闻稿,一定要知道,媒体是有限度的,一定要有优质原创对读者有价值的内容,开篇就是广告,不仅仅媒体不让发布,而且读者也不想看,打开就关掉。 其次,除了自媒体平台发布外,企业还可以通过与网上有新闻稿发布公司进行合作。 企业经常需要发布一些新闻稿,有些是为了产品推广需要,有些是为了宣传品牌和领导人。对于媒体方面,赤裸裸的广告,媒体是不欢迎发布的,但是新闻稿是可以的。所谓新闻稿则是有内容,对读者有贡献的文献资料,以不夸大,尊重事实,符合媒体规范的情况下,来写作发布。这一类属于优质新闻稿,所谓优质新闻稿就是,对读者来说,不至于浪费时间,对媒体来说,文章有价值,这样的文章媒体会优先推荐。
最后媒介精灵小编建议一定要长期坚持做新闻营销这件事。因为新闻就是一篇原创文章,不仅能使自己的网站被搜索引擎喜爱,还能增加自己的网站收录量,长期更新之后也能提升网站的排名。


加入 专业的新闻发稿公司 立刻使用新闻稿发布平台! 注册账号
此操作需要登录,请先登录~
免费注册会员,尽享国内领先平台!
×

亲爱的专业的新闻发稿公司会员 ,您好!


       感谢您对我们的信任与支持,特邀您参加限时特惠活动。


发送“优惠券”给您的 媒体顾问 进行洽淡,期待您的参与!


祝您工作愉快,顺祝商祺 :)


发稿咨询合作咨询危机公关投诉反馈客服QQ
  • 商务合作
  • 发稿咨询 QQ:97081959
  • 合作咨询 QQ:965437
  • 企业发稿 电话/微信:18931001120
  • 媒介合作 电话/微信:18931001120
  • 专业的新闻发稿公司业务
  • 软文发稿 活动策划
  • 舆情监控 品牌传播
  • 网络公关
  • 危机公关
  • 联系我们
  • 邮箱:965437@qq.com
  • 公司地址:河北省邯郸市德源大厦
  • 联系电话:18931001120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六 9:00~18:00 (节假日除外)
  • 扫一扫,微信客服

站内链接: 新闻发稿 | 人民网发稿 | 光明网发稿 | 新浪发稿 | 网易发稿 | 搜狐发稿 | 腾讯发稿 | 中国网发稿 | 央视发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