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特定照片”[35]。德国媒体委员会在“调查原则”一章中特意提到,“记者在工作中应表明其记者身份,这是一条基本原则。在做调查工作时掩饰其记者身份和所发表的内容,是违背新闻准则且对新闻功能有所伤害的行为。只有在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且其他手段已无法奏效时,秘密调查的手段才可能作为个案而被接受”[36]。匈牙利媒体委员会则详细列出了不构成伦理冒犯的隐性采访要求:采访的目的在于揭露违法或反社会的活动;只有通过隐性采访才能接触电视或广播访谈的对象;所需材料无法通过公开方式获得;隐性采访必须经过负责编辑的授权[37]。我国并未出台关于记者隐性采访的相关细则,因此媒体更应慎用隐性采访,把握好使用频率和内容限度,坚守记者的职业伦理道德[38]。另外,要重视隐性采访具体操作过程中的风险控制,作为记者不应随意行动,要听从所在媒体及相关部门、领导的安排,在采取隐性采访之前制定详细的预案,如记者行动到哪一步截止、向公众披露哪些方面的信息。
作为承担社会监督功能的媒体,在某些为了保障人民权益、促进社会公正的情况下,进行隐性采访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拒绝暗访是原则,采用暗访是例外”应当成为新闻业界的共识和工作准则。
第四节隐性采访应遵循的原则
隐性采访往往为媒体带来高收视率或高发行量,这种强大的经济效应使得媒体纷纷采用这种方式。为了避免违背伦理准则,新闻从业者在使用隐性采访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
遵守法律,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进行合法的新闻采访,这是记者进行新闻采访的前提,在隐性采访中,记者应该采取更为谨慎的态度和方式,以免在无意中触犯法律,造成法律纠纷。我国法律对国家机密、未成年人、商业机密等都有专门的规定,记者在进行隐性采访时,必须遵守这些规定。
二、减少道德伤害原则
从道德上看,隐性采访是一种正当性很弱的利用欺骗获得信息的方法。隐性采访没有向采访对象公开记者身份,用偷拍、偷录的方式进行采访,虽然能获得真实的新闻素材,但是这种手段存在欺骗,稍不留意就会触犯道德底线。因此,记者在采用隐性采访时,应该遵守职业道德,尽可能地减少对当事人的道德伤害。
三、公共利益原则
隐性采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是维护公众利益。这也是记者和媒体基本的价值取向,是确定是否有必要用隐性采访手段的标准。隐性采访的合理使用,必须以维护公共利益为出发点,而不能是为了满足公众的好奇心而
很多人在从事自媒体这个行业的时候,一个月总会有那么几天遇到灵感枯竭这件事。其实这件事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人的脑容量有限,写着写着,自然可写的内容越来越少,肚子里的墨水早晚有一天会被消耗殆尽。那么我们面对新闻撰写没灵感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呢?当然是追热点了! 对于一个自媒体人来说,热门话题不仅仅可以给你来带巨大的流量,还可以是灵感的源泉。但是从哪里可以找到热点呢? 一:微博热门话题榜 微博的热搜榜,不用多说,应该是很多自媒体人都会去看的。每天都会更新,很多爆点新闻都是微博一手出来的。 二:知乎热榜 知乎有全站热榜,还有视频、科学、数码、体育、影视、时尚等领域的热榜,无论你是做哪方面的自媒体,你都可以在知乎找到源源不绝的素材。而且还可以看看每个话题下点赞率最高的哪些回答。 三:微信指数 微信上可以看到,它可以通过两个关键词对比出热度指数,热度越高,也就代表着这个词的搜索量越大。你也可以根据关键字的热度,来选择文章的中心思想。 四:内容神器 里面有很多大数据热点。娱乐、科技、体育、财经、社会、汽车、教育、房产等超全分类。除了能够找热点之外,还可以检查你的文章是否有违规字和内容。 除此之外,还可以看看今日头条和抖音这些平台的热榜排行,相信你也能找到灵感。 其实除了追热点,还需要做的就是挖掘热点的切入点,反复锻炼自己对于热点的嗅觉,以及如何把这个热点运用在自己领域里面。如果习惯以热点作为素材来写,你永远都不缺新闻写作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