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抱。因为同病相怜的加拿大人也要排队去美国买便宜货。
看着太平洋对岸的美国老百姓高高兴兴地购买价廉物美的商品,中国老百姓只好到论坛上倒倒苦水。为什么美国人民的收入全球一流,而美国物价也能做到全球最低呢?
购物天堂在美国
美国税高、人工费高,但许多日常用品真的不贵。其实这些年来中国制造的各种商品,小到牛仔裤、刀具、玻璃器皿,大到电视、电脑、汽车,在美国购买都比中国便宜,这种现象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比如北美人常穿的雪鞋,一双一模一样的雪鞋,在美国的沃尔玛标价为60美元,打折时最多40美元,而在中国却要人民币500元;再比如Levi’s的505牛仔裤,生产基地在广东东莞。在中国,一条Levi’s的505牛仔裤价值人民币899元,而在美国亚马逊网站上只需24.42美元,合人民币166元,价格的倍数为5.4倍!俗话说,“人离土贱,物离土贵”,可是中国商品出口后价格反而低于本土,这就令人匪夷所思了。
事实上,这一不合理的现象也并非只发生在中国,几乎所有国家的商品在美国都比原产地要来得便宜。比如纽约曼哈顿的第五大道,全球的名牌产品全都聚集在那儿,售价比原产地还便宜。欧洲人到纽约旅游的一大目的,就是在第五大道上购买“自产”(产地为欧洲)的皮包、手表、香水……
就连美国的邻居加拿大也同样经受着物价差异的困扰。拿美国好市多(Costco)连锁超市来举例。好市多是一家大型会员制连锁批发零售店,在全世界7个国家及地区有300多家连锁店。会员只需要每年交40美元的会费就可以低于市场5%~30%的优惠价买到所需的物品。超市内销售的商品都是以批发形式的大包装商品为主,其范围包括了食品、家电、电脑、日用百货、五金、轮胎甚至汽车,在北美广受普通家庭欢迎。在加拿大多伦多,好市多超市的商品价格就比美国要高。货架上的咖啡、咖啡伴侣、葡萄干、核桃仁等美国品牌商品,价格赫然比美国贵了30%左右;欧洲的商品如意大利橄榄油、酿造醋,比利时、瑞士的巧克力,价格也都比美国贵。假设那些进口商品牵涉到进口税的因素,但是就连加拿大的特产枫叶糖浆,同样的品牌、大小和包装,在美国每瓶标价9.99美元,在加拿大却要12.99加元!
对加拿大人来说,这两年去美国旅游,购物是最大动因。一到节假日,加拿大人的车便排成长龙争先恐后南下美国。一般商品普遍便宜20%到30%,最明显的是汽车,同样的品牌在加拿大买比美国贵几千甚至上万加元,名车的差价就更大了。加拿
随着新闻营销的火热,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其中。但失败的新闻营销比比皆是。那么做新闻推广前,我们要了解哪些呢?才能让新闻营销获得最好的效果。 一、有条不紊,循序渐进 有很多发稿的客户经常喜欢这么问我多久能看见效果?。针对这个问题,媒介精灵小编一般会直接告诉客,新闻营销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它的主旨在于打造品牌形象,提升品牌口碑,并非一两天有明显的效果,那是极少数的个例。要知道凡事不能一口气吃不成个胖子,一篇文章也成就不了一个品牌。 因此,想要做好新闻营销新闻推广,首先得有耐心和合理的规划,有条不紊循序渐渐,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那些轰动一时的宣传,是不能塑造品牌形象的。 二、权衡轻重、主次分明 有重点才有突出,见过不少的新闻,从头至尾,波澜不惊。咋一看,觉得文章描写得很详细,面面俱到。但仔细感觉总差点什么。实际原因就是描写的点太多,而且没有主次的时候,这样的文章便只适合科普,不适合新闻。新闻需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样才能让人记住推广的内容。 三、内容真实 不存虚假 新闻和硬广的区别之一在于,硬广可以夸张、虚无、抽象,但是新闻不行。太过夸大,不切实际的新闻,只会损伤形象,招人反感。 四、以质量胜数量 平淡无奇的新闻,就是在浪费人力物力,发布再多,也是事倍功半。一篇有力度,高质量的新闻,抵得上十篇流水账,也这是新闻代写会有价格差异的原因。只有以质量胜数量,才能事半功倍。 五、提升自我 质量才是王道 市场竞争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但是恶性竞争却不可取。有精力打击对手,不如提升自我,改良产品,毕竟,质量才是王道。 媒介精灵经过十多年的不断努力,积累了各个行业几千家优质客户,其中有国有上市公司、公关公司、广告公司,以及大量中小企业客户。专注于为企业提供快捷的新闻营销推广,内容营销服务。致力为每一个客户提供行业最有竞争力的新闻推广营销服务。